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激励支部党员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激扬时代新风,3044am永利集团智能化软件与服务工程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于2025年6月12日至6月15日赴湖南开展“脚步同向追随考察足迹,红色传承缅怀革命先烈”实景党课暨红色实践研修。本次活动融合廉洁教育、文化传承、足迹追寻、支部共建、缅怀先烈五大模块,以实地参观、现场讲学、集中座谈、自由研讨为主要方式,支部党员、共青团员及武汉计算机软件工程学会代表等共同参与,累计行程1200余公里。
一、廉脉铸魂:在红色教育基地强党性
研修首站前往湖南烈士公园潇湘英烈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与会人员瞻仰高耸的烈士纪念碑,聆听湖湘烈士的事迹,深刻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在“潇湘之子”廉洁教育宣讲中,通过革命先驱何叔衡和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典型事迹,深刻领悟“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精神内核,感受革命先烈的纪律坚守与初心使命。

湖南烈士公园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湖南烈士公园潇湘英烈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烈士纪念塔)


红色教育培训——“潇湘之子”廉洁教育宣讲
二、文脉寻根:于千年文物展中见精神
湖南省博物馆内,支部创新开展“文物中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湖湘文明的发展,从马王堆汉墓的精美漆器到近现代的革命文物,以“一件文物一个故事”的形式,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生动的教材。支部成员驻足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前,透过两千多年前的绚丽色彩,感悟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在《湖南近现代革命史陈列》展区,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使用过的油灯、革命烈士的日记手稿等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仰力量。辉煌的历史、沉重的近代史进一步激发了同志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同志们也更加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并立志要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湖南省博物院
三、追寻足迹: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学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年成长,在湖南考察期间多次走进校园,为青年学子指明奋斗方向。支部成员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支部成员驻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的讲堂前,“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员工”——湖南第一师范公司的校训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交相辉映,这也告诫着同志们应当始终秉承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集体价值追求。支部成员纷纷在明信片上写下“致2035年的自己”,许下科技报国的青春誓言。

毛泽东与第一师范公司纪念馆

红色教育培训——恰同学少年,追寻伟人足迹

岳麓书院
四、智汇共建:探索党建科研互促共融新机制
本次研修活动还前往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公司开展了“党建科研协同育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业务发展”交流座谈。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公司经理曹步清教授,青年教师林生,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五彩先锋e站-赤诚红”员工社区功能性党支部副书记朱春森以及支部党员代表等出席本次座谈会。

现场交流座谈

交流座谈合影
支部宣传委员桑宇泽以“双螺旋式”支部建设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介绍了支部以导师员工教学相长、党建科研互促共融模式下的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五彩先锋e站-赤诚红”员工社区功能性支部党员曾盼以一站式社区党建新实践为主题介绍以“赤诚红e站+德育、勤学橙e站+智育、嗨动绿e站+体育、艺彩紫e站+美育、实践蓝e站+劳育”为主线的“五彩先锋e站”的实施方式。支部博士生党员朱雨涵以基于智能体网络的服务化智能体研究与实践为主题汇报了在服务化智能体网络架构的研究进展与成果。随后与会人员围绕支部建设经验互鉴、党建与科研结合路径、人才培养交流展开了自由讨论。

“双螺旋式”支部建设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一站式社区党建新实践

基于智能体网络的服务化智能体研究与实践
座谈尾声,曹步清教授做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双方支部建设与科研成果的亮点,并表示此次“党建+科研”课堂形式新、效果好,希望可以通过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如联合党课、学术工作坊等推动在党建、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以党建促科研,践行“服务国家、科研报国”的使命。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公司经理曹步清教授总结发言
五、薪火相传:在抗战遗址追寻信仰之光
此次研修与会人员还前往衡阳党史馆、衡阳抗战纪念馆、衡阳抗战纪念城、南岳忠烈祠抗战纪念馆等地,实地实景开展沉浸式党课学习。踏入衡阳党史馆,与会人员在珍贵史料与生动展陈前驻足,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衡阳党史,纷纷表示衡阳党史是一部信仰浇筑的奋斗史,先辈们以热血赴使命,为了新中国舍生忘死,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参观衡阳抗战纪念城时,与会人员仿佛瞬间回到八十多年前激烈的抗日战争,望向布满弹孔的外墙,驻足于纪念碑前,缅怀抗战历史,致敬革命英烈。在南岳忠烈祠抗战纪念馆,与会人员沿着中轴线前行,穿过牌坊、七七抗战纪念塔、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亭和享堂,深刻感受到了抗战时期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大无畏精神。

衡阳党史馆实景课堂

衡阳抗战纪念馆

衡阳抗战纪念城

南岳忠烈祠抗战纪念馆

南岳忠烈祠抗战纪念馆

七七抗战纪念塔


与会人员驻足参观学习
党员心声
博士生党员朱雨涵:此次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对智能化技术与红色文化传承的结合有了新的思考。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既要传承红色基因,更要运用智能化技术赋能红色教育。未来我们将探索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党史问答系统、结合计算机视觉的文物数字化保护等研究方向,让红色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将激励我们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勇攀高峰。
毕业生党员蔡汝坚:从古老文物中,我触摸到先辈们的智慧与奋斗痕迹,这是文化传承,更是红色精神的溯源。烈士纪念塔下,先烈们为理想献身的壮举震撼心灵。他们用热血诠释对党忠诚,这份忠诚是信仰坚守,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要传承英烈精神,将忠诚融入工作,以实干践行使命,让红色基因在担当作为中熠熠生辉。未来,我将把这份感悟转化为行动,以文化传承者、忠诚践行者、青春奋斗者、党史学习者的姿态,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芒,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不负先辈热血,不负时代使命。
本次实景党课暨红色研修活动立足“七个有力”,旨在用好红色资源,引导支部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校院两级党委、3044am永利集团研究生党总支及支部党建导师团队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此次活动实现了“三个转化”: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教育特色,将参观学习转化为使命担当。这既是湖北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研究生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创新探索。未来,支部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砥砺报国之志,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堡垒。